当前位置:主页 > 志愿者新闻 >
大爱无声,乡村教师用铁肩背出一座“图书馆”
时间:2018-08-30
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黑龙江讯(公益记录者 李忠良 贾玉梅 小记者 贾婧垚)张柱国,男,1962年2月27生,56岁。在阿城区杨树民主学校任教。2015、2016、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称号。哈市红十字会三星级志愿者。2017评为阿里巴巴正能量、生活报优秀正能量志愿者。2017年被区教育局特批为优秀班主任标兵。以拳拳爱心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,凭血肉之躯,肩扛手提,筹建成学校爱心图书室。更是被师生和乡亲们传为佳话。
张柱国老师,2014年加入爱心团队。同年被学校委派管理图书室。面对一张张可爱的笑脸,一双渴求知识的眸子。为满足学生们,拓展知识面,丰富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。他下决心建成一个藏书两万册的图书室。从此,他开始了漫长的背书苦旅。利用朋友圈征集。发动各爱心团志愿者、师生,以及亲朋好友捐书。一时间竟筹集了2000余本,初步满足了学生的需求。这些图书很少有直接送到学校的,需他去取。这样一场马拉松式的取书长跑便开始了。2015年11月20日,他去哈特大门洞里500米处的人家,当时北风呼啸,天气寒冷。他一口气跑上六楼。已经是气喘吁吁,顾不上休息,为的是赶上最后班车。他的标志性的双肩包塞满了书。又扛起了满满的大编织袋。从六楼下来,他大汗淋漓。没有停歇,每一个脚步都腾腾作响。每一次喘气,都粗重急促。他只有一个念头,拼命的要为孩子们攒够精神食粮。500米的距离,背肩的重负下,以坚实的脚步一步步的丈量。到了车站,他小心翼翼的放下袋子,摘下羽绒服帽子。立即升腾起一片白雾。伴着阵阵书香,飞向苍茫的暮色之中……这只是张老师背书过程的一个缩影。2018年4月几经周折到哈三中群力校区取书,两大纸箱子的书,回来时还要过马路,绕了2里路才到车站,脚上的骨刺走起来很痛,走走歇歇。累的满身是汗。想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,坚持就是胜利。真是痛苦并快乐着。几年来,他的足迹遍及哈市各区:群力三中、香坊黎明大市场、南岗、道理、哈市德强高中……阿城的,他开摩托车去取,哈市的,他坐公交,总之少不得肩扛手提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的艰辛的努力,历时三载,拥有图书达两万册。爱心图书室终于建成了。这里面凝聚着真挚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!华灯初上,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。略显拥挤的图书室内,同学们徜徉文山书海,神情专注,贪婪吮吸精神甘露。看到这些,张老师会心的笑了。
分类,贴签,借书收书,他经常是忙到深夜,脸消瘦了,可是张老师是乐此不疲,他清醒的知道,书代表着爱心人士的炽热的心。今年3月12日,有一批图书被他背来,晚上编号上架,忙到深夜。为的是及时借书,也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。这时,他的腰病犯了,瘫软在地,直冒虚汗。值班师生闻讯赶来,搀扶他起来,疼痛竟使她无法站立。他勉强支撑着羸弱的身躯被两名学生搀着缓慢的挪到值班室。豆大的汗珠,从他那宽阔的额头上流下来。他硬是没有一声呻吟……此时此景,怎不令人为之动容!
现在学生借书的多了,他培养了30多人的志愿者在图书室记录、整理、打扫卫生等。分两组轮流服务。提高了效率,也提升了学生的服务意识。
背书的时候认识了背书客的志愿者,为他们小学背来了100本读物,同时有联系了助学团队帮助特困生王同学1000元。通过助学团队帮助贫困儿童,引起了省慈善总会群英汇志愿服务总队创始人谢玎的注意,是他的善举感动了群英汇,群英汇发动爱心人士捐助了32个贫困学生,这期间,他骑摩托车经过休息日两天的考察-----走访、记录、拍照、整理资料、相对比较确定了32人。经过他的联系,群英汇捐献10个书柜和图书。
张老师节假日,为特困生捐筹款4800多元,还上了以前的送子车费。助学、助老、关爱老红军、雪天道路救助等,张老师累计个人爱心捐款达3000余元。他的善举赢得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。铁肩之上,背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,更有血浓于水的真情和无声的大爱……